易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易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详情

青春期“亲子战”频发:如何让“炸毛”孩子主动靠近

来源: 健康辽宁发布时间:2025-08-16

  “房门总关得紧紧的,多说两句就变脸,成绩下滑也满不在乎……”这样的场景正发生在很多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中。亲子冲突不仅会让家庭氛围紧张,更可能埋下焦虑、抑郁的隐患。其实,孩子一句脱口而出的“别管我”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读懂的心理需求。

  一、冲突根源:三重矛盾交织

  1.“渴望独立”遇“过度保护”

  青春期被称作“第二反抗期”此时孩子身体迅速发育,遇事渴望自己做主,但父母仍习惯将他们视为需要保护的孩子。这种认知错位,就像孩子说“让我自己决定”,父母则认为“听我的才对”。有些孩子为挣脱过度干涉,甚至用离家出走的方式证明自己“能行”。

  2.“情绪失控”因“大脑待熟”

  青少年剧烈情绪波动并非故意与家长作对,而是负责理性控制的大脑前额叶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成熟。当父母说教时,他们常因无法有效调控情绪而与父母爆发冲突

  3.“沟通低效”源“频率错位”

  “今天在学校过得咋样?”“还行。”这类无效对话的根源有三:一是孩子心理闭锁性增强,不愿敞开心扉;二是父母更关注学业,忽视孩子内心感受;三是沟通时机不当,如在餐桌上询问成绩,极易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二、破局之道:四步沟通智慧

  1.从“评判指责”到“观察表达”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家长们常“整天玩手机,你简直没救了!”这种评判式表达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们不妨这么表达:“最近你每天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我担心影响你的视力,我们一起制定个使用规则好吗?”像这样用事实替代评判,用关心替代指责,更易被孩子接受。

  2.“三明治反馈法”化解对抗 

  我们以孩子考试不及格为例,家长不妨对孩子进行肯定:“你主动整理错题本,学习态度很好。”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每天练习3道同类型的题目,或许能更好掌握知识点。”最后对孩子进行鼓励:“你的分析能力在进步,下次考试一定能有所突破!”通过“肯定—建议—鼓励”的结构与孩子进行沟通,既能传递期望,又能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

  3.每周15分钟“特别时光”  

  建议家长在固定时段专注陪伴孩子,这时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不批评、不聊学习、轮流分享趣事或烦恼让孩子在无压力的氛围中敞开心扉,拉近亲子之间的心灵距离。

  4.给自主权划“安全边界”  

  建议将孩子的事分为三类:一是可以完全自主的事,如零花钱支配、兴趣爱好选择二是需要亲子协商的事,如补习班选择、作息时间制定三是应由父母主导的事,如看病就医、安全教育等。这样可以做到给足自主空间,又守安全底线。

  三、警惕信号:三类情况需专业干预

  若孩子出现以下表现持续超过2周,家长需警惕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情绪上暴躁易怒,常说“没我你们过得更好”;行为上拒绝社交、成绩骤降、出现自伤毁物等行为生理上出现失眠或嗜睡、暴饮暴食或厌食、体重大幅度改变等。这时需要及时求助精神心理方面专业人士的帮助。

  亲子关系的本质不是征服,而是陪伴。家长若能放下“矫正者”的执念,既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撑,又给孩子留足试错的空间,他们便能在这段特殊的旅程中,蜕变为真正独立、完整的自己!

  作者: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主任医师 刘淼

  审核: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主任医师 王明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