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易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详情

解码“情绪中暑”,三伏天必备“心理凉方”

来源: 健康辽宁发布时间:2025-08-04

  入伏后,闷热夜晚让人辗转难眠,晨起汗水浸透枕巾,地铁上陌生人的轻微触碰都能点燃怒火。当身体在湿热中挣扎时,一场看不见的“情绪中暑”正在悄然蔓延。心理咨询室里,因琐事暴怒、效率骤降、莫名悲伤的来访者日渐增多。

  生理密码:高温点燃情绪神经

  1.司令部“失调”:下丘脑作为情绪调节中枢,在热应激下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亢奋,肾上腺素飙升,让人变得敏感易怒。

  2.电解质“告急”:大量出汗导致钾、钠等电解质流失,低钾状态会直接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容易引发“一点就炸”的情绪。

  3.能量“透支”:身体基础代谢率因散热需求提升10%-15%,如同持续负重奔跑,慢性疲倦感挥之不去,耐心也会随之消耗。

  4.睡眠“缩水”:当夜间温度超过28℃,深度睡眠时间会大幅减少,此时前额叶皮层(理性决策区)血流减少15%-20%,情绪调控能力会随之下降。

  心理凉方:积极构筑内心绿洲

  1.视觉降温,给身体“灭火”

  用冷色调重塑生活空间,更换浅蓝色、浅绿色的床品、窗帘或桌布,桌面摆放小型绿植或水景,让视觉率先感知清凉,为情绪营造物理降温的“舒适区”。

  2.饮食调心:给情绪“减压”

  吃对“情绪食物”能从内而外驱散燥热。多吃西瓜、黄瓜、苦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少吃辛辣、高油、高糖食物。每天保证1.5-2升饮水量,加少量盐或柠檬片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引发情绪失控。

  3.节奏放缓:给生活“减速”

  拆分任务减压力,把复杂工作拆解成小步骤,设定合理目标,避免因高温下效率下降而产生挫败感。午后小憩20分钟,既能恢复精力,又能避开高温导致的效率低谷。

  4.轻量行动:用自然“疗愈”

  多接“自然地气”,到公园、湖边等阴凉处散步,感受微风拂过、绿植环绕的舒适感。自然环境能激活副交感神经,快速平复焦虑情绪,是最天然的“情绪镇静剂”。

  5.情绪觉察:给压力“出口”

  及时“叫停”坏情绪:感到烦躁时,先深呼吸3次(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默念“我现在需要冷静”;或触摸凉爽物品(冰杯、墙壁)10秒,通过触觉转移注意力;也可闭眼想象身处蓝色冰山,呼气时将“烦躁热气”呼向冰壁,用心理暗示给情绪降温。

  多数高温引发的情绪波动在2周内可缓解,若烦躁、低落每日持续超过4小时,且自助措施无效超过2周,或出现无器质病变的持续头痛、腹泻、心悸,工作频现重大失误,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三伏天的烦躁易怒,是身体在极端环境中的智慧呼救。当我们读懂高温对神经调节的影响机制,用好这份科学的“心理降温方案”,便能在热浪中寻得清欢,让身心始终保持舒展明朗的状态。

  作者: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尚

  审核: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主任医师 孙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