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易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详情

解码梦境:大脑自带的心理疗愈程序

来源: 健康辽宁发布时间:2025-07-26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做梦似乎总是与睡眠质量差画上等号,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何有些梦境会萦绕多日,有些却在苏醒瞬间消散,还有些会反复出现?事实上,梦境并非是你沉睡时脑海中随机播放的电影,它们是通往你内心世界的窗口,是大脑进行自我疗愈的特殊机制。

  一、睡眠周期中的梦境生成机制

  大多数梦境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期,这一阶段视觉皮层被激活,创造出你在梦境中看到的生动图像,负责处理情绪的边缘系统变得高度活跃,产生不符合逻辑却十分真实的梦境。身体暂时处于“宕机”状态,你可以在梦境里体验强烈的情感。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你睡着时,大脑在忙于巩固一天的记忆,处理情感体验,解决在清醒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并练习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绪做出反应,这就是为什么睡着的你可能梦到即将进行的考试或是重现白天未能充分表达观点的争论场景。

  二、不同类型梦境的心理功能解析

  重复的梦:反复出现的梦境通常具有相似的主题,其本质是大脑对现实中未解决问题的持续关注。这类梦境如同神经层面的“待办事项”清单,提示你需要正视生活中未解决的问题或者持续的压力源。

  恐惧的噩梦:实为大脑进行的创伤修复机制。在安全的睡眠环境中,神经系统通过模拟威胁场景,处理潜在的威胁或者应对创伤经历。类似心理学中的暴露疗法,帮助大脑练习如何对应危险的情况。

  清醒的梦境:当你处于梦境中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且能控制梦境的内容。这种特殊的梦为你提供了可控的心理训练空间,通过主动应对虚拟场景,可有效提升现实中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韧性。

  三、科学利用梦境促进心理健康

  梦境日记:开启潜意识的密钥。

  建议采用“即时记录法”,在床边常备记录工具,在梦醒后5分钟内完成梦境记录。只需要记录能够记得的内容,描述梦境的细节,记录梦中的情绪和重复的主题,再寻找与你当前生活的关联并看看含义,这个梦给予你什么启示?例如:被追逐可能反映出你在生活中逃避某事,跌倒可能表示感觉失控。    

  专业干预:系统化解梦方案。

  针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梦境困扰,推荐结合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噩梦再加工训练,或运用心理动力学方法进行深度梦境解析。这些科学干预手段,能够有效转化负面梦境体验,实现心理成长。

  做梦是大脑锻炼自己处理困难情况和情绪能力的方式。通过做梦可以进行情绪调节,建立自我意识,处理困难经历,练习解决问题,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科学认识梦境功能,将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管理开辟新的路径。

  作者: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护师 杨秀

  审核: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主任医师 王亮

【附件下载】